气象站是进行气象观测的基本机构,也是气象部门进行气象情报、预报、服务的基层机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等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每年的世界气象日(3月23日)、防灾减灾日(5月12日)、全国科技活动周(5月第三周)、全国科普日(9月第三个公休日)等开放日,都有很多公众走进气象部门实地参观,了解气象和感受气象。气象站作为气象部门的一个标志性“符号”,对大部分人来说他们看到的都是一个笼统的气象站,但实际上从气象业务性质、服务对象和相关行业来讲气象站种类众多、大小不一,可以说是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大家庭。就算在气象部门工作的人员,也不一定能够完全搞清楚。我们希望通过这篇小文让大家对整个气象站家族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如按照性质区分,气象站可以分为天气站、气候站、农业气象站、天气雷达站、海洋气象站、专业气象站、环境气象观测站、校园气象站、流动气象站等;如按照服务对象分,气象站可以分为盐场气象站、林场气象站、水文气象站、渔场气象站、民航气象站等;如按照气象站的建设位置分,气象站可以分为山地气象站、海岛气象站、高山气象站、沙漠气象站等;如按照有无人值守分,气象站可以分为有人值守气象站和无人值守气象站(又称自动气象站)。根据2016年最新统计结果,全国气象部门共有超过2400个国家地面综合气象观测站;建成的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近58000个;环境气象观测站超过650个,正在使用中的农业气象观测站和土壤水分观测站约2700个。